發布時間:2022-01-24 14:17:59 點擊:1110
家有一個“磨蹭”精,是什么體驗?
一天時間里無數次讓你快到發飆邊緣,真的讓家長無法忍受,因為寶寶沒有時間觀念,動作磨蹭,說一遍不聽,說兩遍就哼唧,說三遍就哭鬧。
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磨磨蹭蹭,讓人火冒三丈,洗臉、刷牙、吃飯、睡覺,什么都要催。
丟三落四,上學今天忘帶這,明天忘帶那,上課不專注,愛溜號,總是被老師投訴,做事沒效率,半個小時的作業,兩個小時才做完……
家長見了很著急,忍不住去催促,一遍兩遍有效,長時間下來,孩子不光沒有改掉壞習慣還會變本加厲,不聞不問;更有甚者,被催急了,還會耍脾氣,最后搞得親子關系都很緊張。

所以,俗話說,拖拉不是病,拖起來真要命!小至3歲,上至80歲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拖拉。
其實,孩子有“拖延癥”的原因并不是只有一個,家長的用心教導與嚴厲批評也并非無用,只是沒有“對癥下藥”。
所以,作為家長首先一定要準確的判斷出自家孩子有“拖延癥”的原因。
而在3-12歲這個階段是調整改善拖拉的最佳時期,許多孩子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培養好良好的習慣,將來拖拉就會轉變成“拖延癥”,就有可能會陪伴孩子終身。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說:時間管理能力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學習效率決定學習成績。而拖拉磨蹭的孩子,正是缺少時間管理能力。
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總能把學習安排好,自愿主動地把作業做完,還有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學習效率高的驚人。
反觀不會時間管理的孩子,不僅做事慢,浪費時間,而且自制力很差,容易情緒低落,受挫。這樣一加一減之中,時間長了,差距自然會拉大。

按照孩子成長規律,小學時期建立起來的習慣將會在初二及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明顯地顯現出來。
拖拉磨蹭習慣一旦養成,除了會影響學習,還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這些孩子自制力和規劃能力都比較差,長大以后不懂得規劃,將會失去生活目標。
明明是一件可以去享受,值得去努力的事情,卻在拖拉之后變得很槽糕。負面的感覺和具體的事情連在一起,最終負面情緒會無法剝離。
多次拖拉磨蹭之后,更會讓孩子封閉自己,缺乏創造力,越來越不自信,對事物缺乏興趣,對要做的事情輕易放棄,處處落后于人。

之前聽一位媽媽說,一天晚上,她照例催孩子去做作業。催到第二遍,孩子還在刷著手機,嘴上答應著,身體并不動。
一般當家長第一遍催促的時候孩子都會無動于衷,因為孩子往往知道這只是打個預防針,反正還會再催的,于是繼續安心玩耍。
當家長催第二遍的時候,孩子便會預感到媽媽要發火了,所以抓緊時間再多玩一下。等到第三遍的時候,家長真的發火了,而這個時候孩子才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這樣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以父母們的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去做這件事,而不是他自己真正意識到該去做這件事情了。
日復一日、從早到晚不停的催促,最終會讓他失去對自己的掌控能力。形成對“催促”的依賴,很難學會該學的東西。
而且過度的催促會讓孩子產生極度反感,他們感覺不管做什么都會被催促,所以認為自己是“壞孩子”,不僅失去自信,還會催生逆反心理,最后變得無視父母,自私冷漠。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當這兩種孩子長大后,開始獨立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催促和控制,喪失了自控力的他們都很容易過度放縱自己。

其實,想要搞定孩子的拖拉磨蹭,首先要知道,為什么孩子會有這種表現,通過分析這背后的深層原因,才能“藥到病除”,讓孩子告別拖拉和磨蹭,化身行動派。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孩子是沒辦法自己建立時間觀念的。特別是對于六歲以下的孩子,對于時間基本是沒有什么概念,我們讓孩子認知時間,必須要借助工具,幫助孩子建立起時間觀念。

比如說計時器、沙漏等,這些都是有提醒功能的工具,而且是孩子們能看得到、聽得到,也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時間長短的東西。所以作為家長,需要經常和孩子玩認知時間的小游戲。
養成習慣很重要,因為習慣是日常積累養成的,良好的習慣就反過來控制我們的行為。那么作為家長具體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時間管理的好習慣呢?

現在我們使用的“表”,都是電子的,冷冰冰跳動的數字,難以形象地告訴孩子,1分鐘、5分鐘、1小時,是什么概念。
所以,經常出現父母覺得時間過去好久了,孩子還懵懵懂懂的,無法準確地認知時間。
建議父母先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使用具體的事物,比如沙漏,告訴孩子,1分鐘、5分鐘、10分鐘,這些常見的時間概念。
這樣落實到具體的事情上,孩子就知道什么是快、什么是慢了。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有的時候大人也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早上睡醒,準備起床做個早餐,結果看看、刷刷朋友圈,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十一二點。
所以,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可以引導他做好時間規劃。比如,10分鐘穿好衣服、20分鐘做完一道題。
當孩子順利完成后,就適當地給一些獎勵,允許他玩一會兒或者給些零食,能給孩子時間管理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形成良性循環。

人的大腦,等到20歲以后,前額葉才能發育完善,所以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也是在所難免。
所以,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不要指望著孩子能自覺,父母要
從旁做好監督孩子的任務完成進度,給偷懶、走神的孩子提醒,這樣孩子受到約束,自我約束和管理的意識會提高,管理時間的能力也會加強。

其實擺脫孩子拖延的問題并不難,只需要家長們掌握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那么相信在將來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將受益良多。

以“植物藥學”為基礎的嬰幼兒功效型護理品牌,甄選自然植物能量,融合現代醫學文化,為嬰幼兒制定專業、科學、合理的精準化護理配方,不添加激素等有害成分。有效改善嬰幼兒肌膚存在的各類皮膚問題,提高肌膚天然抵抗力。幫助父母攻克護理疑難問題,讓嬰幼兒肌膚回歸健康成長狀態。